疾控中心建设的上层政策要求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疾控中心建设需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按照“保基本、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提能力"的思路,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提升重大传染病和重大疾病防控能力。同时,要注重加强党建,选优配强疾控中心领导班子,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作用。
核定编制: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合理核定疾控中心的编制,确保人员配备与工作任务相匹配。例如,有的地区按照常住人口的一定比例来配备疾控人员,并推进空编补齐工作。
优化岗位设置:疾控中心应根据职责要求和辖区工作需要设置工作岗位,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并纳入岗位管理。同时,要提高专业技术岗位的比例,不得聘用非专业技术人员。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注重疾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特别是重点专业人才。通过完善人才管理与评价机制、制定激励机制等措施,激发人才潜能,提高疾控队伍的整体素质。
改善基础设施:按照满足基本功能、兼顾未来发展的原则,实施疾控中心业务用房改扩建工程。房屋建筑、建筑设备、配套设施和场地等应达到标准要求,以保障疾控工作的正常开展。
规范实验室检测:加强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配齐配全与区域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理化检验设备。同时,开展实验室人员技能培训,优化检测方法,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疾控中心应建设应急作业(响应)中心,完善疫情研判会商、应急物资储备、隔离防护演练、专业技术培训等功能,以实现重大疫情和突发事件规范高效处置。
强化技术支撑:加强疾控中心的技术支撑作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等相关技术指导工作。同时,探索建立症状监测、多点触发机制,构建传染病疫情防控大数据体系,提升疫情预警水平和调查追踪效率。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推进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逐个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计划进度,切实抓好组织落实。
加大投入保障:落实疾控中心作为公益一类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保障政策,持续稳定地加大投入力度。所需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经费应由财政部门根据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足额安排。
完善评价与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疾控中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传染病预防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和运行保障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同时,完善激励机制,对承担重大工作任务的疾控人员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可适当倾斜。
综上所述,疾控中心建设的上层政策要求涵盖了总体要求、人员编制与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与装备、应急处置与能力建设以及保障措施等多个方面。这些政策要求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疾控中心的防控能力,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